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旅游美食 > 正文
    购物车
    0

    潞江水果园

    信息发布者:潞农科技信息网
    2018-06-30 22:35:13   转载


    享了现代农业科技的福:潞江坝果农住上了“龙眼楼”当上了“荔枝王”

    2018-05-22 18:16农业/科技

    潞江坝位于保山市高黎贡山旅游度假区管委会内,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亚热带干热河谷地区。辖区光照充足,气候宜人,独特的生态气候条件为热带水果的争相斗艳提供了一个天然大舞台,使潞江坝成为一个远近闻名、名副其实的高品质特色热带水果之乡。作为一个常年从事热带农业技术研究开发的科研机构,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热带亚热带经济作物研究所就座落在风光迤逦的潞江坝内,建所60多年来,经过几代科研人员的努力和奋斗,该所在热带水果的培育、研究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特别是近20年来,该所科研人员植根于本土,深入田间地头,用科技成果悉心帮助指导当地果农发展热带水果生产,助推了潞江坝热带水果产业的生产和发展,带动了当地一大批果农发家致富。

    潞江坝:昔日瘴疠之地如今瓜果飘香

    “富饶美丽的潞江坝,人人见了人人夸……”这是一首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传唱于祖国大江南北的歌曲,当年曾风靡一时,歌声中描述的地方就是保山市隆阳区潞江镇境内的潞江坝。然而历史上的潞江坝曾是令人生畏的瘴疠之地,疟疾等疾病肆虐,人们缺医少药无文化,平均寿命不长。有一首词《潞江欢》里就写道:“毒蛇嘘气蛭翻波,潞江八月烟瘴多。 窣窣短狐噬人影,森森鬼箭迎风磨……江边白骨没青草,闺中织锦犹未成”。另外,民间还广泛流传着“要到潞江坝,先把老婆嫁”、“只见娘怀胎,不见儿上街”、“谷子黄,病上床”等谚语,由此可见当时的社会环境极其恶劣。

    1955年4月21日,云南省政府动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四军四十一师、四十二师的复退转业军人共463人抵潞江建立“军垦农场”,吹响了征服荒地,建设边疆的第一声号角。此后,大量来自北京、上海、四川、昆明、保山的知识青年进驻潞江坝,掀起了开发潞江坝的热潮。

    几十年过去了,经过数代人的艰苦努力,如今的潞江坝已发展成为一个“水果王国”,香蕉、荔枝、龙眼、胡椒、芒果、酸角、西瓜、木瓜、台湾青枣、人参果、蛋黄果等各种热区作物、水果在这里遍地开花结果。截至去年,潞江坝的水果种植面积已经达到了9.5万亩,产值2.17亿元,并形成以芒果、龙眼、荔枝和火龙果为主的热带水果产业。

    农业科研与本地果农结缘

    辖区内盛产的各种热带水果如今已成为潞江坝的一个知名品牌,但这一品牌的形成,除了保山市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决策和当地果农付出的辛苦劳动以外,也凝聚着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热带亚热带经济作物研究所科研人员的心血。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热带亚热带经济作物研究所成立于1951年4月,原名为云南省农业试验场保山分场,1981年更名为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热带亚热带经济作物研究所后,主业为热带亚热带作物研究和热带农业技术研究开发。经过近40年的努力,该所在开展热带作物资源调查收集、鉴定评价及利用研究上成绩斐然,现保存资源2000多份,被列为农业部热带作物资源圃。并与美国、巴西、加拿大、缅甸、越南、老挝、泰国、马来西亚、德国、意大利、印度、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日本等10多个国内外专家开展了广泛的学术交流。如今,在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中,该所正努力创建成为云南省“立足云南,服务全国,面向南亚、东南亚”的热带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和集科学研究、科技示范、科技培训、热带观光农业为一体的综合示范基地。

    潞江坝虽然有着独特的地理和气候条件,但20多年前,这里出产的水果却并不吃香。“以前潞江坝的水果只有老品种的芒果、芭蕉、木瓜和菠萝蜜等,不仅品种少,而且产量低、品相差、口感一般,所以无法形成产业生产。”高黎贡山旅游度假区管委会的一名工作人员介绍说,上世纪90年代末,就在当地党委政府确立大力发展热带水果种植的产业政策后,以岳建强、罗心平和尼章光等专家为代表的一批热经所科研人员,带着多年来的研究成果深入到辖区内,开始帮助指导果农发展热带水果生产。“他们从选育、改良品种、嫁接、病虫害管理防治、修剪果树枝条、放蜂、果实套袋、采摘等程序上,手把手具体对果农进行实地指导,通过一步一步地试种和推广,潞江坝的果农逐渐形成了以新品种芒果、龙眼和荔枝等热带水果为特色的新产业链。而在热经所专家帮助下,通过接受科技指导促进生产的龙眼大户朱明胜夫妇和荔枝王赧光华就是其中两户典型的代表。”

    龙眼大户3年盖起了“龙眼楼”

    今年58岁的朱明胜是隆阳区潞江镇潞江农场的一名退休职工,他和妻子赵红艳两人一起经营管理着约15亩果树,在热经所专家的科技指导下,夫妻两人的果木几乎年年丰产,年平均收入10万余元。依靠这份收入,老朱一家不仅提升了生活水平,还建盖起了一座小洋楼。

    沿着热经所和潞江农场分界大路一直往西南方向走1公里左右,在西侧一片生长茂密的龙眼树林中,一座小洋楼就伫立在眼前。这幢占地约半亩、建筑面积250多平方米的两层楼房就是朱明胜建盖的新家,因为建房的费用全部来自于老朱地里龙眼的收入,所以在当地被叫做“龙眼楼”。5月18日上午,在“龙眼楼”前,记者遇上了身背箩筐、手拿剪刀正准备下地干活的老朱夫妇。

    “我种的龙眼现在已全部挂果,当务之急就是要加强科学管理,这样才能保证今年的产量。”朱明胜介绍说,现在适逢夏季,近来潞江坝的天气比较热,每天中午烈日当空都会使人觉得酷热难耐。“但时下果树的枝条需要修剪,还要随时加大对病虫害的防治,耽误不得呀。”朱明胜说,他从1997年就开始种植龙眼,但当初缺乏科学指导和管理,每亩收入不超过1000元。后来,凭着自己对龙眼产业这份爱恨交加的情感,他开始接受热经所专家的指导,经常参加热经所举办的科技培训班的培训,认真学习新技术,并从科学培育和种植中尝到了甜头,没出几年,亩产就突破了万元。“在专家的指导下我首先更换了品种,从2004年开始试种石硖品种,3年后收入就突破了10万元,2009年年底,我用龙眼的收入盖起了新房,一家人搬进新居日子过的越来越红火了。”朱明胜深有感触地说,这全是托科学技术的福。2011年8月,国家荔枝龙眼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陈厚彬教授一行到热经所调研。在朱明胜新建盖的楼房内,当陈院士看到老朱家中的院场中堆满了成熟的龙眼,而他新盖的楼房被成片成片的龙眼树包围时,陈院士脱口而出:“你这个真的就是名副其实的龙眼楼啊!”从那时起,朱明胜家“龙眼楼”的叫法也不胫而走。

    “不要小瞧了龙眼的栽培,看似简单但里面学问可大了。”朱明胜说,之前开始种水果什么都不懂,以为只要把树种下去就可以等着收果子了。“收获也有呢,但那时收的果子品相不好、口感不甜还大小不一根本卖不起钱。后来参加了热经所的培训,经常听专家老师的课后,才知道,要想收成好,不仅要辛苦劳动,更要懂得去科学管理。”朱明胜说,他们夫妻两从头开始学起,从果木的选育、栽种的行间距,到枝条的嫁接、病虫害的防治、花粉的传播,再到果树的控梢、修剪;从花期促进花芽分化,有利开花结果,到中期的喷施、修剪、环割,再到后期的围缩等。“我们从热经所取经回来后,将学到的技术用到实践中,通过10多年的实践,不仅证明了方法是正确的,而且通过学习和实践,现在我们夫妻两都可以说是这方面的专家了。”朱明胜说,果木要丰产,管理是第一位的。“而这个管理,就是科学技术管理。”

    傣家汉子成了“荔枝王”

    家住隆阳区芒宽乡岗党村的赧光华是一名长相彪悍的傣家汉子,就是这样一位土生土长的傣家汉子,多年来在热经所专家的帮助指导下,通过自身努力学习和实践,目前已成为驰名当地种植荔枝的“荔枝王”。

    5月18日下午,记者见到赧光华时,他刚骑着摩托车从果园回来。“今年我的荔枝品种主要有贵妃红、钦州红荔、桂味、马贵荔和妃子笑等现在荔枝刚挂果不久,但却出现了白粉虱,之前我已经雇人进行了紧急处理,但效果不太理想,所以这两天有点着急。”听了赧光华的介绍,同行的热经所技术员小高立即跟随赧光华进到果园里,将所受相关病虫害的情况拍摄图片和视频并迅速上传到国家荔枝龙眼体系专家微信群。“这个白粉虱有点难防治,现在我们把情况及时汇报上去请求专家帮助指导。”小高介绍说,为了便于信息交流,热经所特别建了一个微信群,群内成员由国家荔枝龙眼体系的相关专家、热经所的科研人员以及果农组成。“现在只要果农在生产中遇到困难,都可以迅速将相关问题反馈给群内的国家级专家们,请专家们点对点的对果农进行生产指导。”当天下午,有关专家就赧光华果园发生白粉虱病虫害的情况专门给出了具体指导意见,赧光华紧皱的眉头才舒开了。“有了专家的帮助和指导,今年我的产量有保证了。”

    赧光华今年46岁,但种植荔枝却已有25年,说起自己种植荔枝的经历,赧光华说那感觉真是苦乐酸甜。“赧光华可以说是一位不折不扣的荔枝发烧友,为了种植荔枝,他不仅虚心学习种植技术,还到国内各地遍访荔枝品种,只要他看上了,不管是紫娘喜、还是贵妃红,或者是鸡嘴荔,他都要带回党岗试种。如今经他手培育和种植的荔枝品种已多达近20个品种。”小高介绍说,但近年来,在热经所和相关专家的建议下,他的果园主要以经济价值较高的贵妃红为主。“我的果园面积有20亩,种植了600余棵荔枝,之前丰产期过后,果树出现了修养期不挂果的情况,现在接受热经所专家的指导后,我不仅通过控梢、围缩和环割等技术来促进果树的生殖生长,还采用套种芒果的方法来促进水果的生产,这样就能保证产值。”赧光华说,通过这些技术手段他就可以一年收荔枝、一年收芒果,每年都不会挂空档了。

    在赧光华果园的一个露天石台上,记者发现了一个形状如莲花的物件,走近时,从这个物件里竟然传出一段段动听的音乐。“这是一个太阳能音乐播放器,只要有阳光照射,它就可以连续播放音乐。”赧光华介绍说,他放置这个装置就是为了给果园播放音乐。“植物也有生命,我把这些果树都当成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让它们可以和人一样听听音乐,并从音乐中放松心情。”赧光华说,也许这样可以促进果树长得更好。

    “2004年前,我主要以种植大红袍为主,由于口感不好,本地人不喜欢,所以亩产不到1000元。”赧光华说,后来热经所的尼章光、张惠云等专家建议他改换品种,并具体进行指导。“他们每年至少下来果园5次,有时我又主动去找他们,在他们的帮助下,我已熟练掌握了多项技术,现在亩产的产值已超过5000元,比老品种增加了5倍。”

    热经所就是一个热带水果资源库

    作为为数不多的全国农业示范观光园,热经所已建立起一个包罗万象的热带水果资源圃,在这个资源圃里芒果、龙眼、荔枝、菠萝蜜、黄皮、莲雾、香蕉、番石榴、番荔枝等各种热带亚热带作物应有尽有,很多珍贵的水果品种都可以再这里看到,各种水果琳琅满目,光芒果就有几百个品种,走进热经所不仅可以饱口福,更能饱眼福,叫人流连忘返。

    5月18日下午,记者在热经所热带果树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尼章光的引领下,来到了热经植物资源圃里探访了芒果种质资源区。走进这个区域里,各种颜色、大大小小的芒果挂满枝头,此情此景让记者大开眼界,原来芒果的形状还有这么多。

    尼章光一边走一边告诉记者,芒果因其果肉细腻,风味独特,深受人们喜爱,所以素有“热带果王”之美誉。这个区域保存的芒果种质资源主要收集于云南三江流域(怒江、澜沧江、金沙江),保存有野生种、半野生种、栽培种和半栽培种芒果种质资源,此外,还有美国、泰国、缅甸、越南等地的芒果品种。“这个面积15亩的芒果种质资源区,一个芒果树就是一个品种,有的一棵树上有两三个品种呢。”

    尼章光说,目前,这个芒果种质资源区已经通过国家审核认定的有云热5006、云热5007、帕拉英答芒、圣德隆、贵妃芒、金煌芒、凯特、圣心等10多个品种,其中,帕拉英答芒由于耐旱、耐储藏,加之口感好深受消费者喜爱,也是他们所看好的一个品种之一。“据我们初步统计,来自四川、广西、重庆、哈尔滨等20多个省市的批发商,每年就本着这个品种而来,这个品种在市场上已经有了一定的影响。”

    记者了解到,芒果的品种在芒果种质资源区经过品种培育后,将在示范园里进行样板推广种植,品种在这里种植后,将带动周边地区农户选种。

    在距离示范园半公里的一块果园里,朱明胜夫妻两新开辟的3亩多芒果树已经挂果。“这片果园是去年才种植的,我直接选用了热经所推荐的嫁接苗,没想到第二年就挂果,现在数数已有4000多个果实,再过两个月就可以上市销售,将又会为我带来一笔收入。”朱明胜说,此前有人觉得嫁接苗贵,不愿买,去买了实生苗来种,结果起码还要等两年才能挂果。

    “相比其他果农我取得的成绩要稍大一些,原因就是我相信科技的力量,那么多年的实践证明,通过热经所专家的指导和帮扶,我们潞江坝的果农得到的实惠最高,所以现在我逢人边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句话是千真万确的,希望在专家的带动下,有更多的果农从科技中尝到实惠,让我们潞江坝的水果美名远扬。”

    国家产业体系让热带水果生产插上翅膀

    “我今年52岁,从一个小伙子干起如今已过了32年,很高兴在我所老中青三代科研人员的努力下,我们能将自己的科研成果在本地果农中推广应用,为果农创收和地方经济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热经所热带果树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尼章光说,而现在更值得高兴的是,为支持热带水果的生产和发展,国家创建了荔枝龙眼产业技术体系,通过整合全社会的科研力量用更直接的方式服务于民。

    据介绍,国家荔枝龙眼产业技术体系是2008年农业部按照荔枝、龙眼的区域布局规划,在中国南部地区建立的。该体系主要围绕中国荔枝、龙眼产业发展需求,进行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的研究、集成和示范;收集、分析荔枝、龙眼产业及其技术发展动态与信息,为政府决策提供咨询,向社会提供信息服务,为用户开展技术示范和服务,为中国荔枝、龙眼产业发展提供全面系统的技术支撑。“在这一体系支持下,荔枝产业,由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热带亚热带经济作物研究所依托国家荔枝龙眼产业技术体系建立保山综合试验站项目平台,其中,试验示范妃子笑荔枝疏花技术,使妃子笑荔枝每亩增产量500千克;试验示范优质荔枝新品种贵妃红、马贵荔、井岗红糯和红绣球等,可以调整当地荔枝品种结构,延长荔枝上市期近2个月,新品种近3年平均地头价达15000元/吨。另外,通过示范荔枝蒂蛀虫预测预报技术,果园全园年施药量减少20%,果园年投入成本减少了10%。龙眼产业,由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热带亚热带经济作物研究所依托国家荔枝龙眼产业技术体系建立保山综合试验站项目平台,试验示范龙眼园水肥精量控制技术、龙眼树体高效修剪技术和高效病虫害防控技术等,使每亩龙眼产量增产量200千克,平均每亩产值达8000元。”

    尼章光说,可以说,国家荔枝龙眼产业技术体系的创建,真正为热带水果的生产个发展插上了翅膀。“期望通过大家的努力,让更多的果农尝到实惠,住上更多的龙眼楼,成为更多的荔枝王。”

    来源:春城晚报 崔敏

    编辑:姜永华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